詹姆斯专访:篮球的快乐,在每一次起跳里
清晨六点的上海酒店健身房,汗水顺着勒布朗・詹姆斯的下颌线滴落,砸在擦得锃亮的地板上。这位 40 岁的篮球传奇正完成第 15 组负重深蹲,呼吸节奏如同他在赛场上的突破般精准。“做好准备是成功的关键,” 他在《新闻周刊》的专访中说,汗水模糊了眉骨却没模糊眼神,“篮球给我的快乐,就藏在这些重复的瞬间里。”
1989 年的阿克伦街头,5 岁的小勒布朗抱着磨掉皮的篮球,把邻居家的洗衣篮钉在墙上当球框。“那时我们能玩到路灯亮起,妈妈喊着回家吃饭才罢休。” 他记得第一次参加青少年联赛时,球队赢了冠军,教练给每个孩子发了塑料奖牌,“我把它挂在床头,那是第一次尝到成就感的滋味。” 在弗兰克・沃克教练的指导下,这个在贫困中辗转的孩子逐渐明白,篮球不只是游戏 —— 它是凌晨五点的球场灯光,是磨破又缝补的球鞋,是让母亲露出笑容的希望。
米兰体育,milansport,ac米兰体育,米兰·体育官方网站高中时代的圣文森特 - 圣玛丽体育馆,詹姆斯的 23 号球衣已经开始吸引全美目光。他带领球队三年拿下州冠军,场均得分从 21 分飙升到 31.6 分,成为史上首位蝉联 “全美高中篮球先生” 的球员。“每次绝杀后看台下沸腾的场景,比任何个人数据都让我难忘。” 他至今记得 2003 年高中最后一战,全场观众高呼 “King James” 的震耳欲聋,“那种集体荣誉感,是快乐最纯粹的样子。”

2003 年选秀夜的麦迪逊广场花园,当大卫・斯特恩念出 “克利夫兰骑士队选中勒布朗・詹姆斯” 时,这个 18 岁少年握紧了母亲的手。新秀赛季场均 20.9 分 5.5 篮板 5.9 助攻的表现,让他比肩乔丹与罗伯特森。但真正的考验在 2016 年总决赛到来 —— 在 1-3 落后的绝境中,詹姆斯用场均 33.6 分 12 篮板 10 助攻的三双表现,带领骑士完成历史性逆转。“最后一秒哨响时,我躺在地上看着记分牌,感觉整个克利夫兰都在我耳边欢呼。” 那种从谷底攀上巅峰的成就感,让他明白 “篮球的魔力在于永不放弃”。
时光荏苒,当年的少年已成为 NBA 历史得分王。4 次总冠军、4 次 MVP、20 次全明星的荣誉背后,是连续 1222 场得分上双的钢铁纪律,是 40 岁仍能在季后赛砍下 38 分的惊人持久力。“人们问我年龄是否困扰我,” 他笑着摇头,“看看训练馆的时钟,它只记录你付出了多少,不记录你活了多少岁。”2025 年 3 月,当他用一记三分球达成 50000 分里程碑时,第一个拥抱的是场边的妻子萨瓦娜 —— 这个从高中就陪伴他的女人,见证了所有荣耀与低谷。
赛场之外,篮球的成就感以另一种形式生长。2004 年成立的勒布朗・詹姆斯家庭基金会,从赠送自行车起步,如今已建成服务 575 名学生的公立学校,提供从奖学金到住房的全方位支持。“我在阿克伦的街头学会打篮球,是社区托举了我。” 他在成都青训营给 U16 女篮队员纠正投篮姿势时说,指尖划过篮球的弧度,“现在轮到我把这个机会传下去。”2025 年中国行期间,他宣布 “打出名堂” 赛事全面开放报名,“每个爱篮球的孩子都该有机会,不管他们来自哪里”。
家庭永远是他的能量源泉。“孩子们总说‘爸爸,去追你的梦想’。” 詹姆斯提起儿女时眼神柔软,他期待与大儿子布朗尼同场竞技的那天,也为小女儿朱莉的排球比赛加油。妻子萨瓦娜则是他的 “首席军师”,“没有她打理好家庭,我不可能专注赛场”。这种爱与支持,让他在篮球之外找到更广阔的成就感。
暮色中的上海训练馆,詹姆斯给最后一个孩子签名。笔尖划过球衣号码 “23”,他忽然抬头笑道:“知道吗?我现在最快乐的时刻,不是破纪录的瞬间,是看到你们模仿我的动作。” 篮球的快乐从阿克伦的洗衣篮传到洛杉矶的斯台普斯中心,又从上海的训练馆流向更遥远的未来。正如他所说:“它给你的不只是奖杯,是无论输赢都愿意再来一次的勇气。”